区块链NFT投资,BTC/USDT/CGPAY,虚拟加密货币交易
这场向 Web3 的大迁徙,已经有了内容创作者的阵地。
作为 Web3 领域的标志性应用,社交媒体平台 Mirror.xyz 终于对外开放了,现在任何拥有以太坊账户的人都可以在上面撰写文章或发表其他形式更丰富的内容。
但是我应该在上面做哪些尝试呢?或许应该先从关键词「Web3」开始思考,这是 Mirror.xyz 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完全不同的地方。
Web3 作为一个前沿的概念,大家对于这个词的认知还是有很多分歧的,大致包含几种观点,比如「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所有权」、「自由与开放 / 开源」、「去中心化」、「抗审查」等。而恰巧这些特点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所以 Web3 很多时候都和区块链技术有着非常强的绑定。
具体来说,DeFi (去中心化金融)被加密货币社区认为是 Web3 在金融场景上的一种实现,在过去两年间它证明了拥有 Web3 的「可组合性」优势,其整体的效率和发展速度可以远超传统行业。另一个类似案例则是 NFT 标准在今年的大规模应用,让大量的数字化资产通过区块链网络流转,为新一代的基础网络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资产种类。
DeFi 第一次让 Web3 用户感受到「可组合性」的魅力,而在金融场景之外,Mirror 很可能是 Web3 影响更广泛 Web2 用户群体的重要阵地。
Mirror.xyz 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它组合了多个区块链网络的优势:无需许可账户系统、永久存储、功能可扩展性等,但还能保持 Web2 级别的用户体验。毕竟还有大量用户尚未使用过加密货币或 Web3 平台,但是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都用过博客或社交平台。
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泛用型的社交媒体平台,加密货币相关的内容应该只是 Mirror.xyz 的一个子集,而且占比越低越代表了 Mirror 的发展更健康。
Mirror 不是为加密货币行业定制的平台,它适合更广泛的内容创作者或者普通人。
所以哪怕 Mirror 的早期用户可能有大量加密货币行业的从业者,而且早期内容还是会大量关注于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但创作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逐渐替代传统的博客或者内容网站,所以并不存在内容题材上的限制。
或许可以从 Crypto 逐渐扩展至泛科技、技术、艺术或者其他更垂直领域的内容,甚至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最普通的博客,记录那些你个人的东西,比如新的想法、认知或者是当作日记。
除了适合个人开设 Mirror 账号之外,机构、团队、组织、DAO 也可以利用 Mirror 的特点,发布项目进展、披露公开信息、发布研究报告,甚至是借助 Web3 组件实现拍卖、公募等金融业务。
如果从 Crypto 行业内来看,很多团队都在使用 Medium、微信公众号、Twitter、Substack 等平台公开项目进展的信息,这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用 Mirror 来替代,同时可以拥有内容永久存储、无法被平台运营方审查、可集成多样化的功能(比如金融)等各种优势。
而在 Crypto 行业外,同样有这些需求,而且随着 NFT 和 DAO 的概念不断进入传统领域,Mirror 的优势可以很快显现出来。
永久存储真的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承诺,可能有人并不喜欢这个设定,但的确有太多的公共领域信息或私密信息可以在永久存储技术的帮助下,为人类实现一个公用数据库。
在此之前互联网世界里的永久存储是交给一个名为 Internet Archive 的非营利组织实现的,也有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可以提供类似功能,但这些通过信任第三方的机制不如区块链技术可靠,因为后者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网络共识确保永存的。
Mirror 目前采用的是 Arweave 区块链实现内容的永存,不过随着 Arweave 网络的成熟和更多去中心化存储网络的兴起,总会有越来越好用的技术可以被 Mirror 集成。
所以对于 Mirror 的用户来说,内容因为硬件故障丢失或者被政府机构审查删除的情况就不用担心了,所有内容都会安全的存放在 Arweave 上。哪怕未来 Mirror 的前端会适应各地法律而不得不进行审查,也是没关系的,因为 Arweave 网络中总会储存该内容,而且会被 Arweave 的大量节点冗余备份。
也期待 Mirror 可以将入口、域名解析、数据传输层迁移至去中心化的网络,这样也就彻底无法被审查了。
永存之外,Mirror 的另一个魅力就是强大的功能扩展性,可以从体验 Mirror 上集成的 Web3 控件开始。
Mirror 的 显示,目前已经支持了在文章嵌入各种多媒体或者其他功能模块,包括:
除此之外,Mirror 还有不少功能尚未完全对外开放,比如拍卖模块、代币竞赛模块等。
Mirror 本身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也开放了 Discord 频道,所有人都可以去社区参与讨论,提出产品改进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参与 Mirror 的共建。
对于使用其他传统博客或者媒体平台的个人或者项目团队而言,Mirror 也开发了迁移功能,可以将 Medium 或 Substack 等平台中的内容完全迁移至 Mirror 中。导入的内容将会被转换为 Markdown 格式,这也是很多平台默认支持的文本编辑语法。
这样导入过来的内容也可以借助 Mirror 集成 Arweave 的永存特性,也相当于做了内容的备份,而对于新的内容则可以借助上述 Mirror 的其他特性。
虽然很多时候会将 Mirror 类比为博客或社交媒体平台,但这种思维定势或许会束缚创作者的想象力。
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Mirror 是有望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平台,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支付、众筹、版税),既可以打通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连接,还能寻找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或收入来源。
比如已经有电影制作公司通过 Mirror 的众筹模块募资,然后为资助的用户空投对应的代币和 NFT,作为一种纪念。()
另外,内容创作者也能通过「众筹模块」获取资助,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作,比如深度研究、行业报告、产品体验、艺术创作,或者也可以利用「拍卖模块」出售内容、广告、作品等。
还有更多我现在也无法想象出的用例。
除了内容平台 Mirror 之外,其他类的 Web3 应用也在很快发展。
比如,NFT 标准可以扩张 Web3 的资产类别,Radicle 探索开发者协作工具,EthSign 专注电子签名,Meson 和 Theta 解决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Livepeer 和 Golem 提供计算网络,ENS 和 DAS 提供身份和域名解析,Gitcoin 和 CLRFund 解决公共物品资助难题。
而这些应用也证明了一件事:区块链不仅可以实现 DeFi 业务,还能成为这些 Web3 组件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